欢迎来到津市市石油化工仪器有限公司网站!
产品中心PRODUCTS CENTER
技术文章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 技术文章 > 铜银片腐蚀实验仪常见故障:温控失灵、浴液老化处理建议

铜银片腐蚀实验仪常见故障:温控失灵、浴液老化处理建议

更新时间:2025-11-24   点击次数:6次
  铜银片腐蚀实验仪(依据GB/T 5096或ASTM D130)通过将标准铜片或银片浸入油品,在规定温度(如50℃、100℃)下恒温数小时,评估其对金属的腐蚀倾向。该实验对温度稳定性极为敏感,温控失灵与浴液老化是两大高频故障,直接影响腐蚀等级判定准确性。
 
  一、温控失灵的识别与处理
 
  现象:设定50℃,实测温度波动>±1℃,或升温缓慢、无法恒温。
 
  可能原因及对策:
 
  温度传感器漂移:使用经校准的外置温度计比对,若偏差>0.5℃,需更换PT100探头;
 
  加热管积垢或老化:长期使用硅油/石蜡浴液易碳化附着,降低热效率。建议每6个月清理加热管,并检查绝缘电阻;
 
  PID参数失配:环境温度骤变后,原控温参数可能不适用。可进入工程模式微调比例带(P)、积分时间(I);
 
  继电器或固态开关损坏:表现为加热间歇性中断,需更换控制模块。
 
  二、浴液老化问题与更换建议
 
  常用浴液包括硅油、石蜡油或专用导热液。长期高温运行后会出现:
 
  颜色变深、粘度增大:导热性能下降,导致温场不均;
 
  产生异味或冒烟:表明已氧化分解,可能释放酸性物质,干扰腐蚀结果;
 
  水分侵入:形成乳浊液,加速金属试片非油品因素腐蚀。
 
  处理建议:
 
  更换周期:硅油建议每500小时或6个月更换一次,石蜡油更短(约3个月);
 
  更换操作:冷却后排空旧液,用无水乙醇清洗浴槽,烘干后再注入新液;
 
  优选浴液:选用高闪点(>300℃)、低挥发、抗氧化型硅油,延长使用寿命;
 
  液位监控:保持液面高于试样试管顶部10 mm,避免局部过热。
 
  此外,每次实验后应及时取出试片,避免长时间浸泡导致假阳性腐蚀。
 
  综上所述,铜银片腐蚀实验看似简单,实则对设备状态高度依赖。定期维护温控系统、及时更换浴液,是保障“一片定等级”结果公正、可靠的基石。